为进一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探究安徽省如何因地制宜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安徽大学法学院“皖乡助力,法促振兴”暑期实践团队分别于2023年7月18日前往合肥市肥东县众兴乡,8月5日前往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左右龙村,8月9日前往滁州市定远县桑涧镇桑北村开展实地调研。
通过深入了解上述三地不同的发展模式,探索安徽省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并通过自身学科优势归纳总结乡村振兴中的法律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团队成员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多元发展
(资料图片)
7月18日上午,“皖乡助力,法促振兴”团队成员前往合肥市肥东县众兴乡。作为“肥东第一个党支部”的众兴乡生态环境良好,红色底蕴深厚。团队成员参观了当地的团史馆、党史馆,在与社区书记的交谈中,团队得知在众兴乡政府牵头、企业协同下,当地以红色文化为依托,间接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红色教育、农业采摘种植体验、露天团建等组合,实现了寓教于乐、与时俱进、多元创新的乡村产业开发和运营。
该村书记表示,众兴乡“红旅+”模式正在往更完善方向发展,通过招商引资等政策吸纳更多资金,通过多重渠道宣传和各类活动的实施吸引更多旅客,从而真正点燃精神、经济两手抓的引擎。随后,团队通过走访村民,了解到村民在“红旅+”模式下的经济收入较之前增长较多,但法律意识仍然欠缺,就如何安全“守护”钱袋子问题仍存在一些误区。
因此,团队于7月18日下午就“反典型网络诈骗”为主题为众兴乡村民开展了一场普法课堂。以普法视频为引入,结合真实案例,成员们为村民如何防范诈骗解惑支招。鉴于村民多为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团队成员以通俗的方式,一对一进行了细致沟通。
图为实践队员对社区村民进行普法宣讲
依托地理优势,创新产业发展
8月5日,团队走访了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左右龙村。凭借“晴日早晚遍地雾,雨天蒙蒙满山云”的独特气候,当地盛产银毫茶,被誉为“天下有机茶”第一村。村集体坚持有机茶园生态管护、标准采摘、传统手工制作,壮大茶叶规模经济。面对如今乡村空心化的现状,村书记也指出,由于种茶采茶制茶都具有季节性,因而很难让年轻人长久停留在乡村里,针对这一问题,左右龙村在积极寻找延长产业链和丰富产业链的契机。
在茶叶交易过程中,村集体通过统一销售、挑选特定合作企业的途径有效解决了散户面临的合同纠纷问题。同时,左右龙村也组建了生态法庭,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加以管制,对当地的生态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为实践队与右龙村书记探讨茶产业发展
采殖结合发展,产业扩大发展
8月9日,团队前往滁州市定远县桑涧镇桑北村进行实地调研。安徽省定远县区位优越,特产富饶,农业与养殖业是其两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当地开发种植面积近3000亩的桑涧青春森林公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游赏“打卡地”。桑北村创造财富的“奥秘”离开不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为此,团队专程前往定远县民之源鹅业有限公司进行采访活动。
面对团队询问为何将养鹅作为最大产业时,企业负责人指出,首先,桑北村实际地理环境和气适于养鹅。其次,养鹅不仅仅是养殖业的发展,以鹅为中心的产业链也可以随之延伸。屠宰、鹅肉加工、羽绒服鹅毛处理等工序,也为广大定远县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区域发展。企业负责人强调,未来公司也将在鹅舍建设方面、孵化设施方面运用更现代化的方式管理、生产。
谈及法律帮扶,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期待。“面对销售需求的增多,各类纠纷也不断产生。我们将在今后聘请法律顾问,让法务部门建立起来,也更欢迎你们像团队一样的年轻法律力量回归家乡进行法律帮助。”
图为民之源公司工人组装鹅蛋
乡村振兴从来不可能停留在政策的白纸黑字上,而是需要通过对当地的资源的充分了解和利用后的因地制宜发展。以土地为支撑,以环境为依托,以文化为根基,以人民为主体,以产业为引擎,得以收获乡村振兴的硕果。团队调研的三个实践地便是因地制宜实现乡村振兴的小小缩影,但每个都为当地的脱贫、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皖乡助力,法促振兴”暑期实践团队将在更加深入了解振兴实务后,客观分析存在的现实困境。同时,运用自身所学,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为安徽省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
(赵欣萌、吴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