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河南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时间:2023-03-30 18:06:48来源:河南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落实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载体,绵绵用力,下足功夫,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移风易俗,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移风易俗除陋树新风

“以前村里办事儿,打肿脸充胖子的大有人在,不仅经济负担大,还造成极大浪费。现在新事新办,按村里红白理事会章程来,喜事宴席每桌不超过300元,白事主张吃大锅菜,大伙都说‘吃席都能吃出文明乡风’。”说起近年来的变化,周口市淮阳区刘振屯乡曹李集村党支部书记曹公义感触颇深。

整治陈规陋,弘扬文明新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一件要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大力整治农村存在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

由省文明委牵头,“乡村振兴文明同行”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通过“婚嫁新风进万家”文明实践、“整治农村陈规陋”行动、“星级文明户”创建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全省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

婚俗改革“改”出好风气——

除宁陵县和开封市禹王台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外,我省还确定33个婚俗改革实验区,通过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开展农村青年婚育教育,推动形成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浓厚氛围,婚俗改革的新风吹遍中原大地阡陌乡野。

群众自治“治”出幸福家——

大力推动村规民约的完善修订和“四会”群众组织的规范建设,推动“一约四会”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目前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健全了“一约四会”,陈规陋被大力破除,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大大凸显。

文明创建“建”出美家园——

依托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以文明村镇创建提质扩面的实际成效推动全省农村社会风气向上向好。截至目前,全省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66.9%,一个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文明乡村绘就出河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彩答卷。

以文化人既塑形又铸魂

“唱得好不好?”“好!”

舞台上,艺术家们引吭高歌;舞台下,观众们掌声雷动。这是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走进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马营村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为当地农民群众奉献的一场“文化盛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活动服务效能,以文化新风构筑文明乡风。

“短板”补起来,农村文化设施更齐全。把文化惠民项目与农民实际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全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乡镇(街道)文化站2478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万多个,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

“平台”建起来,文明实践有了大舞台。全省各地将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农村思想文化平台阵地,不断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培养。

“供给”优起来,文艺作品竞相涌现。豫剧《重渡沟》、电视纪录片《黄河人家》、歌曲《小村人的婚礼》等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为群众送上了一道道“文化大餐”;《石磨的婚事》《特殊婚礼》《请闺女》等反映移风易俗题材的戏曲、小品、微电影,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教育引导了群众。

典型引领树标杆增动力

“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不管他。”说这话的是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黑塔村村民于凤英。今年73岁的她,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白喜堂老人已经十多年了。白喜堂是于凤英丈夫的堂兄,早年因病未婚,年老后一直由于凤英一家照顾。喂饭、洗衣、更换尿不湿……于凤英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也登上河南省“乡村光荣榜”,获得“好媳妇”称号。

自2020年起,“乡村光荣榜”选树活动在我省广袤乡村开展。

把与老百姓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群体作为选树对象,把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等内容纳入评选条件,一批批“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好儿女、好公婆、好邻居、好乡贤、创业好青年、群众组织好会长、好党员、好支书”等身边的榜样被推选出来,让每个农民群众都能找准目标、对标看齐。

从精心呵护瘫痪在床妻子的“好丈夫”任天军,到25年义务摆渡并多次冒险救人的“好邻居”盛卫川;从4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为群众看病的“好党员”村医任桂林,到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支书”海英……针对农村农民特点,“乡村光荣榜”人物宣传选树活动几乎涵盖家庭单元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所有角色。这些身边典型感染着大家,也推动乡村社会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截至目前,全省自下而上、从村到省五个层级共选树“乡村光荣榜”系列人物100多万人次。“群众评群众、群众荐群众”,达到选树一个、教育一片、带动一批的良好效果,使向上向善、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等良好风气得到广泛弘扬。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站在新起点上,河南将继续坚持以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更加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乡风劲吹希望田野,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金京艺 陈小平)

标签:

生活指南
  • 2022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6.7万名 河南8400名

    教育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2022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67000名

  • 未来一周河南气温将居高不下 部分县市直冲42℃

    热!成为最近一周河南人的口头禅。6月16日,省气象台预报显示,未来一周河南气温将居高不下,北中部部分县市直冲42℃。本轮高温天气具有发

  • 河南出台22条意见 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22〕5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

  • 中原科技城优秀人才经济贡献奖励政策出台

    中原科技城优秀人才经济贡献奖励政策出台引入市场薪酬评价机制 鼓励人才积极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引领发展。市政府近日印发《中原科技城优秀

  • 以综合治理新成效 汇聚网络空间正能量

    6月15日,全省基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现场会在开封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战营出席并讲话。王战营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 万人助万企|前5个月河南省新增包联企业3.9万家

  • 郑渝高铁、济郑高铁濮郑段6月20日开通运营

    6月15日,记者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6月20日零时起,郑州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届时,京广高铁京武段将常态化按时速350

  • 楼阳生拜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

    6月14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郑州拜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一行。张军对河南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检察工作给予赞赏,对河南经

  •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2022年河南省节能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

    践行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加快建设美丽河南。6月13日,2022年河南省节能宣传月云启动仪式举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大

  • 今年前五个月河南全省外贸总值同比增长7.1%

    6月14日,郑州海关发布消息,今年前5个月,河南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322 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7 1%。其中,出口2042亿元,增长5

  • 楼阳生:做强“空中丝路” 做大枢纽经济

    6月14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为河南民航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记者 董亮 蔡迅翔 摄6月14日,河南民航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暨航空

  • 河南:十二条土地新政策助力稳经济促增长

    记者从6月14日召开的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服务保障稳经济保增长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经省政府同意,省自然资源厅出台12条稳经济促增长规划用地

  • 河南最新物流行业纾困措施来了 多税种减半征收

    为给河南省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货运保障工作再上一道保险栓,6月14日,河南省公布了《支持物流行业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下文简称《措施

  • 10点开抢,郑州第二波500万电商消费券来了

    自6月10日我市首批电商消费券发放以来,受到广大市民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领取率与核销率频创新高,消费热情高涨。深感京东上抢不到?别着

  • 新增17个行业可缓缴社保费!河南扩大助企纾困政策实施范围

    记者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

  • 提高提取额度 优化贷款流程 河南加大住房公积金助企纾困力度

    6月10日,记者从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该厅近日印发《关于明确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

  • 民生
    • 河南“五星”支部创建省级示范培训班7月4日开班

    • 河南:密织养老防骗网 守得夕阳无限好

    • 2022年6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这些重要政策

    • 今年河南招聘特岗教师1.68万!招聘条件、岗位设置公布